会员 登录 | 注册
当前位置:首页  >  风采聚集  >  正文

津门培育新模式 点亮“头雁”振兴路

发布日期:2024-01-24    来源:天津市农业农村委(市乡村振兴局)
【字体: 打印

  “头雁”项目实施以来,天津市高度重视,坚持高站位组织、高效率推动、高质量落实,探索形成了“聚焦一条主线,完善两个保障,实施三项工程,建立四类机制”的主要做法。 
  一、聚焦“一条主线”,把准“头雁”培育“方向标” 
  紧紧围绕乡土人才服务乡村振兴,推动“头雁”队伍不断发展壮大,培养造就一支“素质高、干得好、留得住”的农业农村人才队伍这条主线,将“头雁”培育纳入乡村振兴全面推进行动重点任务,充分结合天津市现代都市农业的特点,科学设计市、区两级实绩考核指标,全面压实培育责任,引导“头雁”在联农带农富农、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发挥作用,保障“头雁”项目高质高效落实。实施以来,全市各级农业农村部门统筹资源服务“头雁”培育需求的能力不断提升,不断涌现出各种创新性做法,得到了学员的一致好评。 
  二、完善“两个保障”,走实“头雁”赋能“路线图” 
  一是完善需求保障。针对“头雁”的不同产业类型和需求,聚焦短板弱项,用好“培育调研”和“学员点餐”,实行“线下集中授课、线上点餐自助、考察互访贯通、外出调研观摩、政策帮扶指导、实践创新提升”等“六位一体”培育模式,帮助学员强化政治理论、加强专业技能、提高实践能力,不断增强综合素质,助力“头雁”多开共富花、善结共富果。 
  二是完善服务保障。抓实“双导师”培育服务,为每名学员配备一名校内专业导师和校外实践导师,校内导师由天津农学院硕士生导师担任,校外实践导师由天津业农村部门系统处科级专家型干部,大型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和高级以上职称专家担任,通过建立“有技术专长、有政策跟进、有发展优势”的三人小组,不断培育“头雁”发展内生动力。通过校内外导师的协作,有效解决影响“头雁”发展的实际问题70余个,不断增强“头雁”联农带农、强农助农、兴农益农能力水平。 
  三、实施“三项工程”,激发“头雁”示范“引擎力” 
  一是实施“奠基”工程,让“头雁”占席位。对各区农业农村主管部门加强工作指导,结合实际进行可行性研究,将“头雁”纳入到各类人才发展计划当中,通过真金白银的人才资助政策,进一步健全人才服务链条,打造良好的“头雁”孵化生态。宝坻区将“头雁”专项纳入《新时代人才奠基计划》,对重点人才最高给予50万元资助,对农产品“销售达人”给予20万元支持,对农村创新创业团队给予20万元奖励。通过更加精准、更加务实的支持举措,打造具有地区特色和区域竞争的人才制度,做强人才“基本盘”。 
  二是实施“护航”工程,让“头雁”飞得高。按照“扶上马、送一程”工作原则,搭建联动平台,充分发挥天津市乡村振兴产业人才创新创业联盟作用,帮助学员获得政策、金融、人才、智库、科研等方面的扶持,促进“头雁”搭桥结对。目前,有的学员已逐步参加到农业科技园区建设、落实科技成果转化、建设“兴农小院”等项目中,累计获得项目建设经费1500万元以上,对产业发展实施科技赋能,真正护出一条高质量发展的“头雁”领航之路。 
  三是实施“和声”工程,让“头雁”远名扬。认真总结典型案例,通过中央电视台《乡村振兴中国行》和天津电视台《都市新闻60分》《乡村振兴怎么干》《美丽乡村说》《赶大集》《乡村寻游记》等栏目对“头雁”项目实施情况和学员典型榜样故事进行宣传报道,不断提升“头雁”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,助力“头雁”引吭高歌,“雁阵”声声相和,奏响了悠扬嘹亮的乡村产业振兴之歌。 
  四、建立“四类机制”,谱写“头雁”兴农“协奏曲” 
  一是“直通式”成长机制。对于特别优秀的“头雁”人才,进一步打破身份、学历制约,建立“头雁”申报职称绿色直报通道,让“农民”变“专家”。2022年以来,通过直报式服务,已有2名学员获得正高资格,7名学员获得高级资格。同时,构建乡土人才职业申报路径,会同天津市人社局将“头雁”资格纳入农业职业经理人申报条件,提供评定指导服务,鼓励学员通过职业认定,拓宽成长路径,填补了职业化申报路径的空白。 
  二是“协同化”培育机制。用好京津冀地缘相接、人缘相亲,地域一体、文化一脉的资源优势,联合北京、河北农业农村主管部门,共商中国农大、北京农学院、天津农学院、河北农业大学签订框架协议,成立京津冀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“头雁”培育联盟。在“头雁”培育的培训实施、路径设计、模式创新、政策扶持等方面进行深度合作,打造乡村人才培育新的发展模式,为乡村产业振兴拓宽新的发展空间。近期落实京津两地学员互访互学活动,取得很好效果。 
  三是“辐射式”联动机制。指导区级农业农村部门,瞄准学员需求,定期组织联合会议,深入走访,专题研究,制定扶持举措,对于相对较弱的“头雁”,采取重点跟踪包保制度,多次“家访”,得到了学员的一致认可,助力“头雁”带领“小农户”对接“大市场”,生产经营稳中有进,带动产业提质增效,大部分“头雁”的发展能力有效增强,经营收入同比增长15.3%,利润同比增长13.2%,联农带农增长10.4%,发展指标都有了明显提升。 
  四是“规范化”推优机制。畅通人才评选直报路径,指导各区更加有针对性的申报评优。项目实施以来,1人推荐为全国十佳农民、2人推荐为“全国劳模”,4人推荐为全国性荣誉奖励,其余大部分学员经过培育都能树立典型效应,在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更具“精神头”,为农村集体经济带头人的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撑。 
  下一步,天津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总书记关于“三农”工作的重要论述,持续巩固主题教育成果,学习运用“千万工程”经验,围绕“智汇津乡”品牌建设,不断提升“头雁”培育工作水平,为贯彻落实乡村振兴全面推进行动,加快现代都市农业升级版,提供更加坚实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。 

相关附件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