会员 登录 | 注册
当前位置:首页  >  培训学习  >  正文

“头雁”我来讲#曹万飞:头雁振翅,群雁齐飞

发布日期:2025-03-21    来源:农业农村部人力资源开发中心
【字体: 打印

  独行创业之路

  我出生在农村,父母都是农民,我对农村和农业有着深厚的情感。1998年,我考上大学,离开了家乡,毕业后选择自主创业,虽然我没有选择农业项目。但我始终心系农业,每一年都要回到我的家乡去几次看一看,2014年回家时,我明显感觉到村子里的变化。曾经热闹的村庄,如今只剩下老人和孩子,年轻一代大多都进城务工了。农村的种植劳动力严重不足,规模化种植更是难上加难,每次看到农村的老年人在田间辛苦劳作的身影,我都感到十分揪心。于是我回到家乡,成立合作社。
  当年我种植了600余公顷土地,前后建设了100栋温室,农业前期投入大,只有产出优质产品才能盈利。于是我们开始学习品牌知识,进行品牌升级,我们专注于绿色有机方向的发展。
  2017年我成立了吉林省中农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,申请了自己的品牌,还搭建了网络商城,期望打开销路。2018年,我参加吉林青年农场主培训,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农业人,我们共同成立了吉林省农产品加工企业联合会,致力于将吉林省的优质农产品推向全国市场,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遇到了非常多的困难,由于技术和知识储备不足,推广效果未达预期。不过,我从未放弃,一直努力坚持。
  “头雁”培育始于培训,不止培训 
  2024年我有幸参加了“头雁”项目培育,成为了一名吉林大学的“头雁”学员。这次培育对我来说,是一场及时雨, 不仅是一次知识的洗礼,更是一场思维的革命。
  在吉林大学的课堂上,我们系统学习了现代农业管理、数字农业技术、农产品品牌战略等课程。例如,杨印生教授讲授的课程,让我深刻理解了“全产业链整合”对提升农产品附加值的关键作用;张金山教授将EMBA课程带入头雁课堂,手把手的教我们《企业经营沙盘演练》,为我们后续打造透明化供应链以及公司经营提供了重要启发。
  培育期间,我与全省200余名“头雁”学员开展了多次省内省外实地调研交流。在参观长春恒通智慧农业示范区时,无人农机、AI病虫害监测系统让我们大开眼界;在与通化市一位学员的交流中,我了解到他们通过“合作社+电商”模式,将长白山人参、灵芝、坚果等农产品销往全国,产业做得非常好。这些鲜活案例让我意识到:农业的边界正在被科技与创新模式不断拓宽。
  参加“头雁”项目前,我带领企业全力投入农产品平台建设,可过程举步维艰。一方面,项目资金投入巨大,给企业带来不小的资金压力;另一方面,技术难题层出不穷,每前进一步都异常艰难,而且对未来发展方向,我心里也充满了迷茫,看不到清晰的前景。
  培育期间,我向老师倾诉了企业面临的重重困境。让我深受感动的是,吉大培训学院的王瑞院长多次亲临我的企业开展调研,积极为我牵线搭桥,联系业内的专家、教授和学者,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帮扶与指导。他们对项目的可行性进行反复研讨和论证,最终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。没想到,“头雁”培育还未结束,我心心念念的项目就成功落地了。
  更令人振奋的是,吉林大学还与我的企业达成深度合作,共同创办了“头雁”产学研科创中心。这个近2000平的展厅,犹如一个小型农博会,集中展示了吉林省22级、23级、24级“头雁”学员们的优质农产品。自去年12月份成立以来,展厅吸引了众多关注目光,接待过韩国、蒙古国的采购商,以及川渝商会、吉商商会、政协人大、省工会、市工会等团体前来洽谈采购业务。截至目前,已帮助“头雁”学员成功对接销售,切实助力了农业产业的发展与乡村振兴。
  在“头雁” 项目的培育和吉林大学的指导下,我们将吉林省农产品上行项目落地生根。我们联手香港上市公司汇通达自主研发了农产品全渠道B2B电商平台,完善采购、食品安全、物流、金融等环节,构建农产品流通生态,推动吉林省农产品上行。并且农特集选已加入深农集团全球伙伴商户计划,与海吉星农批市场达成战略采购合作,近万家商户采购需求,促其在平台上对接,加速了吉林省的农产品在全国流通。同时我们还整合吉林省优质品牌,将其纳入展厅,快速推向全国市场,打造吉林省农产品名片。省市领导对我们的项目也十分重视,给予大力支持,推动项目向数字农业方向发展。俗话说“头雁带群雁,带动一大片”,我们不能只顾着自己发展,更要发挥带头作用。接下来我们将积极参与乡村振兴事业,通过发展特色农业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等方式,为农民增收致富贡献力量。
  “头雁”项目培育不是我学习的终点,而是我终身学习的新起点,激励我在农业领域持续深耕、不断进取。这就是我所理解的“不止培训”。
  农业是立国之本,更是振兴之基。作为“头雁”学员,我们肩负着引领创新、带动共富的使命。最后,我想用一句话与大家共勉:“头雁振翅,群雁齐飞”。

相关附件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