据7月5日东莞市物价局公布的城市居民食品价格监测旬报表显示,22种蔬菜中涨幅超过20%的达7种,其中豆角菜心涨幅最大,超过25%。豆角由原来的2元/斤涨到2.5元/斤,菜心由2元/斤涨到2.5元/斤。只有黄瓜、生姜、蒜头价格下跌,跌幅都在10%左右。近日,记者深入市场调查发现,菜心、豆角、西红柿等蔬菜的市场价,相较5日又出现了微涨,菜心已普遍超过3元/斤,好的卖到了6元/斤。而猪肉价格同样仍在高价位徘徊,瘦肉18元/斤左右,五花肉16元/斤,回落不明显。
菜价高居不下,是谁赚了?近日,记者深入蔬菜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一探究竟,发现菜价高涨的原因,除了众多中间流通环节的利益层层分割之外,更主要是受前阵子大雨影响,蔬菜产量锐减、菜农提价所致。
信息时报见习记者 资勇庭 实习生 侯林英
零售商 菜价天天在涨 一斤仅赚0.5元
“最近这段时间,涨价最厉害的是菜心,6月初才卖3元/斤,现在已超过5元/斤。”欧阳女士在莞城区金沙肉菜市场已做了几年的蔬菜零售生意,在她的记忆里,近一个月来,菜价涨价很疯狂,而且没有规律,“最多的时候,一个晚上就涨了1元或0.5元。”
不仅仅是菜心,在她的菜摊上,生菜涨到了3元/斤,西红柿涨到3.5元/斤,胡萝卜2.5元/斤,豆角3.5元/斤。“基本上没有不涨价的青菜。”欧阳女士说,她从金沙综合批发市场里批菜,生菜进价是2.5元/斤,售价3元/斤,差价是0.5元/斤;菜心的进价是4.2元/斤,售价5元/斤,差价是0.8元/斤,“很多东莞人喜欢吃菜心,尤其是老人家,所以尽管菜价贵了,销路也还可以。”
欧阳女士说,蔬菜的价格一直都在变动,到了傍晚基本上是亏本出售,“每斤平均下来,我们也就赚个0.2~0.5元左右。”
今年才做蔬菜零售生意的谢先生向记者反映,7日凌晨1时多,他去金沙批发市场进货的时候,菜心早就没了。“一个摊位每天需要卖出200斤菜才能赚到钱,但现在菜价涨得这么高,一天只能卖个150斤左右,基本上只能保本。”谢先生说。
一级批发商 除去物流费用 盈利仅0.1元/斤
东莞细村批发市场的青菜交易量比较大,大量来自广州增城和其他各省的青菜,以及本地菜每天晚上都会聚集于此,等待各市场的小批发商及用菜大户挑选。7月7日晚,记者从各批发商处得知,菜心出售价均在120元/件(35斤)左右,单价超过3.4元/斤。
当晚已卖出100多件菜心的陈女士表示,她的菜是从宁夏运过来的,批发价每件在100元以上,尽管每件卖到120元,但除掉1万多元的运输费及其他费用,平均下来,每斤也只赚了0.1元左右。
刚入行一年多的崔先生也表示,他们的盈利平均下来只有0.1元左右。崔先生主要从虎门运菜过来,一次性批发总额大概6000斤左右。7日晚,他所带来的生菜进价是1.7元/斤,出手最高价为2.2元/斤。6000斤菜卖完,一般都要到后半夜甚至是天亮,到后面卖不出去的都是亏本抛售。“比如最近卖得很贵的胡萝卜,价格高得离奇,40斤一袋,也只卖到62元,只赚了2元。”崔先生说,主要就是靠薄利多销。
“这两年,油费、物价都在疯涨,做我们这一行的,不好做了。”崔先生说,一年下来很卖力地卖菜,也就赚个10几万元。崔先生也觉得,最近菜价确实涨得非常厉害,“但进价涨了,我们也不得不涨啊!”
二级批发商 赚几毛钱利润 有时还要亏本卖
在莞城区金沙综合批发市场,有很多档口的业务主要是小批量的蔬菜批发。7月7日上午,记者看到,很多档口仍剩余很多蔬菜没有批发出去,开始自己零售。据档主黄女士介绍,靠近大门口的档口主要批发给零售商,位置靠内的档口则主要提供给饭店、酒店,销量比较大。
黄女士是广西人,从事蔬菜批发这一行已经5年了。每天下午18时以后,她就会去细村批发市场进货,晚上21时左右,把400斤左右的青菜送回档口,然后去休息。凌晨1时左右,她就要起床,因为零售商一般会在这个时候赶过来提货。
“细村那边菜心的批发价格,之前是2.5元/斤,今天就涨到3.5元/斤了。”黄女士说,她批发给零售商的最高价格为4元/斤左右,现在还剩了一些,菜色不好看了,“只能亏本卖了,2元/斤也卖。”
同样来自广西的档主李女士告诉记者,她昨晚批了4箱豆角,批发价是1.5元/斤左右,最高价是2元/斤,低的1.7元/斤也卖。李女士说,她所批发的西红柿,进价1.75元/斤,出价是2元/斤,中间只赚0.25元/斤。
收购商
菜地被淹难收购 低进高出才能赚
在细村批发市场,傍晚17时多开始,很多本地收购商开始进场卖菜,杨胜就是其中的一位。杨胜收购本地蔬菜已十多年了,足迹遍及高埗、寮步、麻涌等地,收购后运到细村批发市场直接卖给批发商,“最近蔬菜收购比较麻烦,菜农的菜很多被淹,不好收购了”。
杨胜说,最近各种蔬菜价格都在上涨,菜心涨得尤为厉害。下雨之前,菜心的收购价只有1.2元/斤左右,售价1.5元/斤,现在收购价已涨到3元/斤,卖价也提高到3.5元/斤。而且本地是几乎收购不到菜心了,“现在的菜心都是从广州或外省运过来的。”
除了菜心,其它蔬菜也有不同幅度的涨价,如大白菜收购价从原来的0.8元/斤上涨到现在的1.3元/斤,空心菜收购价也由原来的0.5元/斤上涨到1元/斤,卖价也从0.7元提高到1.2元/斤。
“现在生意不好做啊!”杨胜说,青菜最好卖的时期是9月到次年5月,这段时期是青菜生长的最好时期,虽然卖价便宜,但货源充足进价低,菜也新鲜销路好。
“本地菜最大的特点就是新鲜,因为我们这些菜都是当天从地里摘的。他们那些外地菜,大部分都经过了一两天的运输期。”另一位收购商徐先生说,他每天下午去东莞各镇收菜,18时多便送到细村批发市场。“我们从菜农手里收购蔬菜时可以讲价,做这一行就得靠自己的眼力和口才,低进高出才能赚钱。”徐先生总结说。
菜农
菜地产量大缩减 涨价还是亏
此次菜价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,就是居于这条产业链源头的菜农,他们种的菜涨价了。在芦村,众多菜农告诉记者,他们的出售价近期都涨了1~2倍。在高埗镇芦村,有很多菜农都是外地人,他们大多住在用蓝色铁皮搭建而成的简易房里,有的已住了十几年,为了能够第二天凌晨2时准时出现在菜市场,他们必须在前一天晚上就收好菜。
“菜心现在的价格,要2.5元/斤才出手。”来自茂名的车耀美说,现在他们豆角、生菜的价格都要1.2元/斤,空心菜翻了一番,“菜色好看的可卖到1元/斤了。”与车耀美住在一起的有8户菜农,三户种了菜心,五户种了空心菜,面积都在4亩左右。“种多了,两个人忙不过来,种菜很磨人!”车耀美说。
“尽管菜心很贵,但我们却没有货卖,大都被水淹死了。”58岁的曾玉轩来自湛江,他告诉记者,自己听说菜心售价比较高,因此今年将3亩原本种空心菜的地种上了菜心。没想到前段时间东莞强降雨,菜地排水不畅,菜田全都被淹了。菜田的水还没来得及退去,又连续好几天的高温,导致大量菜心烂死。想到每亩高达1400元的地租费,被淹的几家菜农只得咬牙重新种下菜心。
“菜心的生长期大概在一个月左右,以前每亩能产2000斤菜心,现在只产400~500斤,菜价虽然涨了一倍,但总产量却缩减了3/4,算下来也是亏了。”车耀美说。
而对于受雨水影响不大的空心菜,菜农们也不乐观。大雨之前,空心菜0.3元/斤都没人要,大雨过后才卖到0.6元~1元/斤,但这样的好景不会太长。
7月7日,记者在高埗镇芦村的菜田里发现,空心菜田里晚上割菜照明用的电灯仍然矗立在那儿,菜心的田地则是一片枯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