夏日的庆阳,处处涌动着生机与活力。提质改造后的苹果园硕果累累,大棚里蔬菜青翠欲滴,养殖场里畜禽膘肥体壮,菇棚里的菌菇蓬勃生长……这一幅幅生动兴旺的图景,正是我市抓实“三元双向”循环农业体系、推动特色产业提质增效的生动写照。今年以来,我市聚焦优势特色产业,通过扩大规模、延伸链条、打响品牌等举措,让农业产业呈现出规模与质量并重、效益与品牌齐升的良好态势。
扩大产业规模
提质育新筑牢发展基石
清晨的阳光洒在田间,在庆城县一处设施蔬菜基地里,连片的温室大棚整齐排列,棚内黄瓜、西红柿等蔬菜挂满枝头,农户们穿梭其间忙着采摘。这些场景背后,是我市持续扩大特色产业规模,让“土疙瘩”变成“金疙瘩”的不懈努力。今年以来,我市把扩大产业规模作为推动农业发展的基础,通过政策扶持、模式创新等方式,让各类特色产业“量质齐升”。
在苹果产业方面,市级财政安排6840万元改造补助资金,鼓励县(区)对老旧果园进行提质改造,目前已完成改造6.19万亩,瑞雪、瑞阳等新优品种的占比显著提高,为苹果产业注入了新活力。蔬菜产业同样势头强劲,全市已建成万亩高原夏菜蔬菜片带2个、千亩设施蔬菜生产基地18个、百亩设施蔬菜生产基地67个。上半年,蔬菜种植面积达47万亩,产量10.5万吨,较去年同期分别增长3.6%和3.4%,新鲜的蔬菜从田间地头被源源不断运往各地市场。
中药材种植则因地制宜探索多元模式,林下种植、粮药轮作、果药间作等模式的推广,让产业规模不断扩大。目前,全市已建成万亩以上标准化种植片带5个、千亩以上示范基地17个,种植面积达45.82万亩,为中医药产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原料保障。食用菌产业实现全域发展,57个生产基地、5188座大棚的建成,让全市食用菌鲜品产量达到4.2万吨,同比增长125%,成为农业产业中的一大亮点。
现代规模养殖也在加速扩张,市级安排4545.13万元衔接资金,按照猪每头补助50元、牛每头补助400元、羊每只补助100元的标准,鼓励大型规模养殖场扩栏增养。全市新(改扩)建规模养殖场12个,新增养殖大户1606户、大型规模养殖场9户,空栏的239户非大型养殖户中已有96户完成补栏。上半年,“牛羊猪鸡”出栏量分别达12.92万头、100.53万只、46.24万头、3407.77万只,同比分别增长6.25%、9.62%、0.85%、50.43%,其中肉鸡存栏、出栏量均居全省首位,畜禽养殖规模稳中有增。
延伸产业链条
加工转化激发“双向”动能
在环县毛井镇,新建的30万只肉羊屠宰线正加紧调试,即将投入使用。这条屠宰线的建成,将有效解决当地肉羊屠宰加工能力不足的问题,让肉羊从养殖到加工的产业链更加完善。
延伸产业链,是我市提升农业产业价值的关键举措,如今已在多个领域取得显著成效。
产业规模是根茎,精深加工则是让根茎开花结果的关键一跃。为推动产业链延伸,我市大力开展“引大引强引头部”行动,新引进6家农业龙头企业,新增营收2000万元以上转规农产品加工企业3家,市级以上龙头企业阵容壮大至99家。其中,圣越农牧、中盛羊业成功入选国家级龙头企业和“甘肃民营企业100强”,成为带动产业发展的“领头雁”。
在财政支持下,农产品加工能力持续增强。市财政安排7150万元支持苹果、肉羊等农产品加工,今年新建环县毛井镇30万只肉羊、宁县焦村镇15万头生猪两条屠宰加工生产线,全市年屠宰能力将达到1.23亿头(只)。16条苹果自动分拣线的投用,带动年商品化处理能力提升至95万吨以上,提升了苹果产业的标准化水平。
同时,各类深加工项目加快推进,圣越3.6万吨熟食加工厂建设有序进行,新建的羊肉、辣椒、果蔬冻干等13条生产线,进一步丰富了农产品加工品类。此外,全市还招引建成菌棒生产、饲草料加工、有机肥企业50家,年生产菌棒4亿棒、有机肥65万吨以上,让农业废弃物得到有效利用,形成了循环发展的良好格局。镇原县引进的甘肃聚广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,建成了蔬菜冻干、烘干、打酱、冷冻预制5条生产线,年加工辣椒酱、烘干辣椒、冻干果蔬等产品能力达2万吨,让当地蔬菜实现了从“鲜销”到“深加工”的跨越,附加值大幅提升。目前,全市农产品加工转化率已达到63%。
打响庆阳品牌
“甘味”出陇赢得四方口碑
从城市商超的货架到电商平台的热销榜单,印有“甘味”标识的庆阳农产品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消费者视野中,凭借过硬的品质赢得了市场青睐。这背后,是我市深耕品牌建设,让“庆阳产”变成“抢手货”的持续发力。
品质为基,品牌为翼。我市精心构建“甘味”农产品“2+8”品牌布局,以“庆阳苹果”和“环县羊羔肉”为核心引擎,实施一系列品牌培育提升行动。目前,已有13个企业商标品牌申报入选第五批“甘味”品牌。
从北京推介会的隆重登场,到莫干山品牌大会的精彩亮相;从“甘味入辽”“甘味入湘”的深情厚意,到邀请“与辉同行阅山河”栏目组走进庆阳的深度互动,13场重磅推介活动,让庆阳农珍频繁闪耀在聚光灯下。辛勤耕耘终获硕果:“庆阳苹果”与“环县羊羔肉”双双跻身全国区域品牌百强榜,品牌价值分别跃升至70.02亿元、55.48亿元。“庆阳苹果”一年间排名飙升34位,跻身全国苹果品牌五强。
如今,在53个“甘味”庆阳门店里,从苹果到黄花菜,从羊肉到冻干蔬菜,这些带着地理标志的产品正讲述着庆阳的故事。上半年20.5亿元的销售额、同比12%的增长,印证了品牌战略的成功——当“三元双向”循环农业体系与品牌化路径相遇,庆阳农业正在书写从“量的积累”到“质的飞跃”的新篇章。
在被智慧与汗水浸润的土地上,“三元双向”循环农业的脉络清晰而蓬勃——苹果枝条化作菌棒孕育珍馐,菌渣与羊粪滋养土地,丰饶的物产经过精深加工飞向远方,最终以品牌荣光与真金白银回馈大地与农人。这片陇东大地,正在循环农业中积蓄无限生机,在特色产业提质增效的道路上稳步前行,在乡村振兴的希望里持续生长。